歲數大點鄭州人不會忘記,鄭州有個美麗的名字叫綠城,說起綠城還得從種樹說起,省會搬到鄭州後因離黃河太近一遇刮風下雨市區到處都是泥土黃沙,讓人睜不開眼。爲了從根本上改變市區的環境、政府號召省市機關的幹部和鄭州市的大中專學生,通過義務勞動的方式挖河種樹。經過技術人員的論證,結合鄭州市的地質結構比較適合種植的有法桐、槐樹、泡桐、楊樹,也就是從那時開始。一場轟轟烈烈種樹運動一直經曆了十多年的時間。那時人們種樹愛樹,中學以上的學生、和機關的幹部、工廠的工人、沒有沒在街上、機關、校園、廠區、種過樹的。
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我上小學五年級的親身經曆,學校街前剛種上法桐樹,我們正在上課天上突然刮起了六級以上的大風,把教室的玻璃窗刮的咣咣響,我班的班主任立即跑來傳達學校的通知,讓我們立即停課到街上護樹,老師讓我們三人分成一個小組抱著剛種下的小樹,一直到大風停止。
十年過去了轉眼學校門前的的樹長大了,鄭州也到了六十年代末、這時在看鄭州到處一片綠蔭,機關、學校、大街、小巷凡事能種樹的地方都種上了樹。到處鳥語花香。那是緯五路上的水利廳、供銷社、鄭州大學、工學院、醫學院比現在的公園還美,也就是從那時起鄭州贏得了一個美麗的名字綠城。
八十年代初鄭州的民航機場離市區很近,市政府推出了一個空中看鄭州的項目,購置了一架二十幾座小型飛機,向來鄭州的遊客和本市的市民展示宣傳綠城鄭州。票價10元那時候人們的工資大多在50元左右。這時我兒子已上小學四年級,天天鬧著要做飛機,我就帶他去了燕莊機場做飛機,因一張票價等于我一個月五分之一的工資,想了想就讓他一人圓了夢。他也成了當時我全家唯一個座過飛機的人。
當年親手栽下樹的小樹早已長成了參天大樹,栽樹的人也到了退休的年齡。現已看不到昔日那碧波蕩漾金水河,原生態的西流湖、更難看到鄭州那綠色的海洋。如果今天問我,我的中國夢是什麽我會毫不猶豫的大聲說:我的中國夢是一個美麗富饒原生態的綠色中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