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11月,潘石屹發了條微博,曬了張與美國前任駐華大使駱家輝一起玩平板支撐的照片。7個月後,昨天在京舉行了第一屆平板支撐世界杯。在預賽中,第一名堅持了45分鍾,2014名參與者也創造了一項吉尼斯世界紀錄,今天進入決賽的200名選手將進行最後的角逐。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現,平板支撐這個詞在去年還無人提及,如今百度上光照片的搜索結果就超過270萬張。一則微博引爆了一個健身動作,帶動了大批參與者,吸引了衆多商家搭台贊助。在這一系列不可思議的背後,是草根市民對平板支撐這種門檻不高的健身項目的追捧。正像一個參賽者說的,每天撐上幾分鍾,截圖在微博上曬個成績,在朋友圈裏炫個“腹”,不僅健身了,還有了成就感。這是最簡單的快樂了。
大V引領草根狂歡
最近兩年,潘石屹在運動領域大有超越昔日大V王石的趨勢。一年前潘石屹微博曬跑步照,帶火了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的跑步熱潮。可讓他也意外的是,半年前的一條微博,又引發了一次全民平板支撐的熱潮。
那張微博照片中,潘石屹做著標准的平板支撐動作,駱家輝則玩的是平板支撐的“升級版”—只用一只手支撐自己的身體。潘石屹在這條微博上還寫道:“駱家輝今年64歲,與我是同一健身教練。我做1分鍾平板支撐時,他能做51分鍾,他有超人的毅力。現在我也能做到10分鍾了,腹肌開始顯現了。”
這條微博幾乎被昨天所有參賽者讀到,隨即掀起了現實世界裏的熱潮。昨天北青報記者參與了這次比賽,在記者身邊的是上至75歲、下至11歲的參賽者。他們談起那條微博多是兩種態度:佩服或不屑。有的告訴北青報記者,覺得平時看不出來,潘石屹還挺有運動能力,所以自己也得練練;有的說潘石屹都能撐1分鍾自己怎麽也能撐2分鍾。不管哪種態度,都讓平板支撐這4個字迅速成了網絡熱詞。
朋友圈刷存在感
支撐平板支撐成爲網絡熱詞的,是微博、微信這樣的社交網絡。當然也有這項健身動作本身的簡單和親民特性。有名人當托兒,在全民養成了朋友圈曬成就的當下,平板支撐半年就成了個熱詞。
北青報記者昨天采訪賽事主辦方、男士健康雜志出版人周松,後者坦言辦賽完全是借助了網絡熱潮,順勢而爲。“去年11月,我們在自己的活動裏弄了個噱頭,請來林丹出席活動,拉他和潘石屹他們比賽平板支撐。結果林丹沒練過,就輸給潘石屹了。當時沒覺得怎麽樣,後來看到在網上火了。”
林丹都撐不過潘石屹?這天以後,朋友圈裏、微博上,關于平板支撐的介紹大量出現。網民發現,這麽高大上的運動,姿勢簡單到兩句話就能說明白:會俯臥撐,就會平板支撐,只要把手撐地改成小臂撐地,然後能撐多久就撐多久。
很快有人發現自己在成績上迅速超越了林丹,他們趕緊用手機和社交網絡擴散著驚喜和成就感。“自從我在朋友圈曬我的成績截圖,就有朋友問我這練的什麽功。我說了以後,他們也去練,也曬成績。都跟較勁似的,大家就一起玩上了。”近半年間僅在百度網頁版,平板支撐的搜索量就輕松超越了百萬。更多明星的參與又推波助瀾,更添了把火。
一次互聯網精神的賽事
首屆平板支撐世界杯吸引了2014個草根參賽者,潘石屹等衆多大V、楊恭如等演藝明星,占用銀河SOHO廣場4個小時。主辦方男士健康雜志社動用的只是編輯部的30個員工,此外的場地、飲水等全部是友情贊助。周松說,平板支撐形成了一個互聯網現象,讓這次比賽成了一次互聯網精神的盛會。
这次北青报记者是通过微信报的名。此前北青报记者加入了一个跑友俱樂部,一个几面之缘的跑友在群里喊了一嗓子,发了一个链接,就把北青报记者拉入了参赛阵容。昨天和其他参赛者聊天,大家的参赛路径基本相似,都是在这半年接触并尝试规律性练习平板支撑,然后在接到参赛邀请后高高兴兴地出赛了。
這次參賽者全部無需報名費,每人領一個瑜伽墊和一瓶水;參與明星全部無出場費,場地和賽後晚宴也全部是贊助。周松說,這就是平板支撐這個網絡熱詞帶來的互聯網效應。“這是我們雜志社第一次辦比賽,結果我們就發現,只要抓住網絡熱點順勢而爲,組織起來真是無難度。”
周松曾经担心招募不到2014个参赛者。毕竟他抱定一颗打破吉尼斯平板支撑参加人数世界纪录的野心。后来他发现招人并不难,“随便在几个跑友俱樂部喊喊,就有一群人响应。”这2000人让周松有了做更大动作的底气。“这次我们也联系了特殊奥林匹克运动,希望参赛者能为特奥捐款。现在看来传播效应非常好。这2000多参赛者,每人朋友圈都得有100个熟人,这就是20万的传播量。我相信会有2万人参加我们这次特奥募捐活动的。”
平板支撐能火,背後是近幾年健身熱潮的支撐。隨著加入長跑大軍的人群增多,有健身習慣的人群數量也在大增。微博和微信也悄然積攢了大批健身資源。周松說,現在健身蛋糕做大了,只要你提出的辦賽主題夠新鮮、夠好玩,就不愁吸引不到人。最占便宜的當然是草根參賽者,這年頭還有什麽比免費就能換來的健康更寶貴的?你要付出的,無非是幾分鍾和幾滴汗水而已。
文/本报记者 褚鹏 肖扬
摄影/本报记者 黄亮
作者:褚鹏 肖扬 来源:北青网-北京青年报(北京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