紅黃隱隱、明潤含蓄的臉色最健康
中醫講究望聞問切,把面色分爲主色、客色和病色。
在中醫看來,中國人健康的膚色,應該是紅黃隱隱、明潤含蓄,明代表“明亮”;潤代表“潤澤”;含蓄就是“夾有血色”,這就是健康的黃色。
主色,就是人一生一成不變的膚色。是臉色健康與否的重要標志。
客色,說的是氣候、飲食、情緒變化、運動、工作環境等導致的臉色變化,如運動後臉會泛紅、寒冷的冬季臉會顯得蒼白、長期在戶外工作臉會變黑等。不同情況下的臉色也反應著人體的健康程度。
中醫看病:臉上有5種不健康的病色
白色:蒼白、煞白、慘白,這些白色沒有光澤、不夾雜血色。中醫認爲,這些白色多跟氣虛、血虛關系密切。血液不足、氣虛,生血功能減退,血就不能營養面部,從而出現蒼白色。
健康之道:臉色蒼白主要考慮營養是否到位,如果沒有特別的病症表現,食補是最好的方法,堅果、水果、豆類、魚肉、雞肉等都不錯。
黃色:蠟黃、焦黃。脾虛、體內有濕氣。中醫認爲,脾胃是先天之本,是營養物質的來源,同時脾還能代謝水濕,如果濕邪不能正常代謝,營養物質異常積聚,就會造成面色不正常的黃。
健康之道: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,多吃高蛋白、低脂的肉類,堅持喝牛奶。補脾和化濕,可吃些薏苡仁、蓮子、龍眼等食物。經常熬夜、生活不規律也是“黃臉”出現的重大因素,所以正常作息很必要。另外,適當運動,讓身體代謝加快。
紅色:通紅、潮紅。健康的紅色是由內而外散發的,而不健康的潮紅有一個特點,就是像潮水一樣,比如有人會在下午時面色發紅。潮紅和陰虛、上火有關,一般面色潮紅的人有五心煩熱的表現,也就是心情煩躁,兩手心、兩足心發熱。如果上火屬于實火,表現出來的就是滿面通紅;如果是陰虛引起的上火,往往只是在顴骨發紅。
健康之道:臉色長期像嬰兒臉蛋一樣紅彤彤的人,要注意可能有心髒方面的疾病,需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。排除病理性因素,對刺激性的食物說再見吧!同時避免對面部的冷熱刺激。
黑色:枯萎、憔悴。臉色發黑和腎關系比較密切,中醫認爲五色對應五髒,黑跟腎相對應,所以說腎虛的人往往多見黑面色。
健康之道:多食用具有補腎利尿作用的食物,如核桃、木耳、瘦肉、胡蘿蔔、冬瓜、西紅柿、柑橘、柿子、幹果類等。同時黑豆、黑芝麻、枸杞也是補腎佳品。另外,早晨空腹飲用一大杯蜂蜜水,也可有效地排出體內毒素。
青色:鐵青色。青色屬于肝的一種病色,臉色發青一般是由氣滯血淤引起的。這種人的性格特征很明顯,如多疑、愛鑽牛角尖、容易莫名其妙地發火等。
健康之道:對于寒症,通常要祛寒,多吃些牛羊肉、胡椒、生姜等食物來加快新陳代謝,寒氣一祛,身體暖和起來,臉色自然不再泛青,同時適當的運動不可少。
附:不管是什麽病理導致的身體不健康,都與人體的內在循環有著莫大的關系,運動不僅讓人體保持順暢的流通,還能讓人充滿活力和精神。更多健康咨詢,敬請關注黃金時代健身官網及微信公衆帳號(黃金時代健身),專業資深的私人教練會給您最詳實的解答。